关键词:关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口、出口
【导语】近日“关税”成为市场热点,尤其在美国宣布对等关税后,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也加征关税,贸易问题升级,对表面活性剂产业链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将从多方面来分析对表面活性剂行业的影响情况。
关税背景介绍
北京时间2025年4月3日凌晨,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的关税讲话,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美国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基准税率,并且对在同美国的双边贸易中贸易逆差大、关税税率差异大、具有非关税壁垒等的国家加征了更为严厉的高额关税。其中,在本次美国针对中国进口商品将加征34%的关税,叠加2月以来美国连续两次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此次加征关税额度已达54%。
美国相关措施发布后,中方随后宣布相应关税反制措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于2025年4月4日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
一、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二、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三、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之前,货物已从启运地启运,并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至2025年5月13日24时进口的,不加征本公告规定加征的关税。
关税调整 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基本面的直接影响较为有限
据海关数据显示,近3年中国大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从美国进口量整体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 2024年进口量不足1万吨,占比7.1%。而2025年1-2月中国大陆进口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来自美国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总量为0.12万吨,占比8.70%。从进口数据来看,虽然中国大陆从美国进口量并不大,但近两年国内稳健的消费环境,使其从美国的进口量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据卓创资讯调研,自美国进口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以高端表活为主,因此这部分从美国进口的表活或会受到此次关税的影响,其进口价格预计较前期增加。对国内经营者来说,其成本压力增加,为控制自身经营成本,不排除后期选择其他货源的可能,但由于美国也并非主要进口国,目前国内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因此整体影响预计有限。
从出口方面来看,近3年出口至美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总量呈现增加趋势,但其占比也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2024年,中国大陆出口至美国的非离子表面活性总量为0.72万吨,占比仅1.39%。而2025年1-2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出口至美国的总量为0.11万吨,占比1.17%。因此,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自身来说,此次关税调整,对其直接影响较为有限,不过总的来说,美国依然是中国大陆出口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国家之一,其占比虽小,但从2024年海关的数据来看,其仍有一部分需求量,因此,此次关税调整后,对出口至美国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卖方仍存在一定挑战,后续其往美国出口压力将增加,以往大陆货源具有性价比这一优势,在后续交易过程中的影响预计会有下降。

关税调整将影响原料、市场心态和下游制品竞争力
从原料环氧乙烷层面来看,国内环氧乙烷全部依赖于国产货源,国内自产自销为主,无进口货源补充供应,因此,此次关税调整对原料环氧乙烷本身影响甚微,不过或通过影响其下游产品,进而对环氧乙烷产生影响,但此种间接影响预计有限,更多的可能呈现在大家的心态上。
从原料脂肪醇层面来看,由于天然脂肪醇主要来自于东南亚地区,受影响较小,价格主要跟随其基本面变化。部分异构醇来自美国进口,受关税影响,进口成本增加,进口量或有缩减,对价格存在提振。
从市场信心层面来看,对等关税引发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并引发原油以及大宗商品下跌,市场避险情绪加剧导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交投气氛转弱。但在成本压力下,市场价格并未出现转弱。
从下游合成洗涤剂层面来看,国内合成洗涤剂出口量近几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有放缓的趋势。不过国内合成洗涤剂主要出口国为越南、日本等,美国并未进入前十名。但此次关税调整,也波及到消费品领域,合成洗涤剂作为日化产品,可能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不过中国合成洗涤剂出口覆盖超过150个国家,集中度较低,市场分散化特征明显,其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