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卓创资讯 >发酵行业网 > 行业聚焦(专用) > 正文

顺酐:关税博弈升级,短线抗跌难掩长线隐忧

卓创资讯 李通 编辑于 2025-04-09 17:50:49
收藏

   【导语】 短线来看,新一轮中美贸易博弈升级对国内顺酐市场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成本端,在原料上涨的支撑下顺酐价格表现出了一定的抗跌性,而对于行业整体的不利影响将在中长线逐渐显现。

新一轮关税博弈再度开启,清明节后顺酐市场小幅受挫

自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起,美国政府宣布在对全球征收10%的基准关税的基础之上,对包含中国在内的对美贸易逆差最高的60个国家征收额外关税,这一系列措施被称为“对等关税”政策。面对美国方面无视其关税政策可能对全球贸易活动及经济发展前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执意追加关税的行为,中国政府迅速予以回击,宣布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统一加征34%关税。新一轮贸易博弈的升级加剧了市场人士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情绪,国际金融市场在清明节假期内陷入剧烈动荡,国际油价一路跌破60美元/桶关口,对化工品市场释放了强烈的利空信号。不过,在清明节假期结束后的连续三个交易日内,国内顺酐市场价格整体跌幅仅150-200元/吨,在大宗化工品普遍宽跌的背景下表现出了一定的抗跌性,这主要在于本轮贸易博弈的升级在短线内反倒自成本面加强了对顺酐价格的支撑,而利空影响则将在中长线方能有所体现。

进口成本上涨预期推动原料端短线攀升

虽近期原油宽幅下跌,但国内LPG资源对美国高进口依赖度的现实情况势必将抬高进口成本,此预期在短线内带动了液化气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LPG进口量3568.21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1800.77万吨,占比超过50%。其中,丙烷进口量2923.68万吨,自美国进口1731.59万吨,占比高达59.23%;而作为顺酐直接上游的丁烷,进口量则主要来自于中东国家,占比达到75.50%,不过美国作为第四大进口国,进口量占比也达到约11%。

美国在国内LPG产品进口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得含丙烷在内的其余液化气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弥补美国部分资源缺口,在国内市场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之后势必将导致进口成本的上涨。基于此预期,在国际油价宽幅下跌的背景下,清明节假期内及节后国内液化气产品价格仍迎来普遍上涨,截至4月9日收盘,山东正丁烷市场价格收于5450-5580元/吨、较清明节前价格上涨112元/吨。

需求端短期缺乏直接冲击,但中长线隐忧浮现

从对需求的影响来看,虽然国内顺酐及下游产品对美国直接出口量不多,但将对部分产品间接出口存在影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4年国内顺酐对美国出口260吨,在出口总量中仅占0.13%,可忽略不计;下游产品中,2024年不饱和树脂对美国出口1930.49吨,占比仅1.14%;酒石酸对美国出口2516.91吨,占比4.66%;四氢苯酐对美国出口1095.05吨,占比21.48%。除四氢苯酐外,顺酐及其他主要下游产品对美国出口依赖度普遍较低。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部分不饱和树脂下游石材、涂料等建材类产品工厂为规避对美高额关税,向东南亚地区陆续转移产能,国内不饱和树脂出口量持续攀升。根据2024年数据来看,不饱和树脂全年出口量为16.94万吨,同比增长39.88%,出口依存度提升至10%附近;在出口量排名前十的贸易伙伴中,东南亚国家便占据60%。其中,越南是第一大出口贸易伙伴,累计出口量在4.82 万吨,占比28%;泰国位居第二,累计出口量3.9 万吨,占比23%;马来西亚以0.98 万吨的接收量位列第三,占比约6%。考虑到此次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中,东南亚国家也成为加税重点区域,如越南46%、泰国36%,印尼32%,马来西亚24%,这在严重冲击东南亚国家对美出口的同时,也将对国内不饱和树脂产品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进而间接抑制国内顺酐需求。

长期利空影响或将逐渐释放

从中长期来看,此次对等关税政策对国内顺酐产业链相关产品的影响整体偏向利空。一方面,此政策虽可推升中国进口LPG资源成本,但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已导致国际油价进入下行通道并创下四年新低,这将自上而下的通过成本传导机制对正丁烷市场形成下行压力;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不饱和树脂出口量快速增长势头或将遭到遏制,这对于正处在过剩产能消化周期的国内顺酐市场的不利影响或将逐渐显现。